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校园网络 |  网络服务 |  常用资源 |  信息资源 |  网络课堂 |  网络安全宣传周 |  网站地图 
信息查询:
 

校园网络

+  发展概况 
+  近期规划 
+  校园网拓扑图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网络>>近期规划
攀枝花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网络与计算中心

一、发展基础
(一)成绩与特色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及学校公共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体制机制建设、网络建设、信息化应用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保障、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齐抓并进,大力推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不断融合,网络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1.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学校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改革,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与改革专项小组领导,网计中心归口统筹管理和技术指导,各单位负责具体建设和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有力。
   制定了《攀枝花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优化学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利用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数字化。逐步创建先进的信息化环境,努力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管理环境、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构建信息化管理服务支持和支撑体系;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现代化。适度超前与实际效用相结合,基本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
   2.校园网络建设优化升级
   校园网络高速、安全可靠、随时接入,基本满足校园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要求。校园网无线二期建设工程于2018年12月启动,建设金额2016万元,涵盖光纤管道建设、有线网络建设、无线网络建设、核心机房建设、会堂声、光、LED设备升级改造、呼叫中心建设等多个项目。学校有线、无线网络实现了一张网管理,校园网络有线、无线全覆盖,校园出口带宽升级至35Gbps,主要楼宇汇聚升级成万兆,用户使用升级到千兆,核心机房全新改造,学校网络硬件条件极大提升。
建成了云计算平台。配置了性能较强的服务器、磁盘阵列、数据库及专业管理软件,构建了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通过云平台,确保了网络服务器运行无中断。
   3.信息化应用服务不断深化
   数位化渐显成效,基于网络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实验设备、后勤管理等信息化应用,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校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推进了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与工商银行攀枝花分行银校合作建设的智能校园包含了财务、教务及相关子系统,提供财务、教务、学生事务、人才培养、宣传、办公、人事、资管、安防、后勤、图情等多方面服务。
   校园一卡通广泛应用于食堂、超市、洗浴、开水、门禁、图书、收费。协同办公平台方便了教职员工的办公交互。校园网站群系统已接入90%的二级单位网站,形成一批重要的管理子系统应用app群。教务服务、科研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迎新及离校管理、网络认证自动缴费、邮件等信息系统建设完备。通过移动应用,方便全校师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教学、管理和生活。
   4.现代教育技术保障不断完善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不断完善,充分满足了混合式课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融合教育教学的需求。现有公共教室169间,多媒体100%覆盖,平均使用率在95%以上。建有智慧教室83间,语音实验室13间,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26台。教学指挥中心可覆盖158间标准化考场。学校会堂配置了标准舞台灯光、音响、LED的设备,服务于各类大型会议、文艺赛事和演出活动。
   5.网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学校建成了涵盖网络课程建设、教学互动、教学管理、在线学习、学习监督与评价、移动学习、教学统计及评估、课程资源、备课资源课等多功能的“在线教学及学习平台”。教学混改项目共立项143项。网络课程资源丰富,现有清华在线网络课程已有课程资源531门、超星尔雅慕课207门、学银在线7门学堂在线2门。
数字图书馆现有电子图书354.34万册,电子期刊27806种,中外文数据库37个,师生可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超星手机图书馆快捷远程访问数字图书馆资源。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博看报刊机、中文在线图书阅读机、歌德电子书阅读机等设备,方便师生远程访问电子图书和报刊等资源,并建有多功能自学室,为师生访问数字图书馆资源提供高效便捷的软硬件设备。
   6.网络信息安全不断提高
   学校重视校园网及信息安全建设,不断完善入侵检测、病毒防护、VPN等安全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等7个核心关键系统顺利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确保了系统、应用及数据安全。开展了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演练,相关安全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网络及信息安全零事故。
五年来,学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数字化,构建了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管理环境、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搭建了信息化管理服务支持和支撑体系,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基本条件,提高了信息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支撑。2018年学校被授予“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优秀单位”称号。
(二)不足与问题
   1.信息化与日常工作结合不够,信息化应用不够深入,不够广泛,信息资源系统建设的投资也不能满足师生需求的增长,造成对师生的服务水平不高。
   2.信息化工作管理机制执行力度不够,学校虽然建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但是对学校信息化工作推动的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履行职责,缺乏对校园数字化工作统一的规划、指导、管理及监督,造成各部门、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各自为政,信息资源建设上缺乏协调和合作,系统间缺少数据标准,设计规范不一,兼容性差,数据孤岛突出,也造成了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3.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4.全校师生对信息化建设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够。目前学校重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思想比较严重。各部门对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比较重视,但对系统建设后的运行管理则考虑不够,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重建设前期基础投入,轻后期运维管理保障,重物资资源建设,轻人力资源建设。
(三)发展机遇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为了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特制定《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深化大学建设改革的巨大舞台之中,高度契合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建设智慧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慧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的时代要求。
   1.信息技术日益成熟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化、云计算、移动互联、万物互联、泛在接入等技术不断革新,日益成熟,有力推动着信息化发展,为高校实现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2.学校及师生对信息化需求强烈
   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支撑力度,提高师生办事体验,以信息技术有力支撑学校传统管理与服务的转型升级,对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各单位对学校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需求;师生已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希望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对高水平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强烈。
   3.疫情倒逼推动高校信息化发展
   正是有了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学校才在战疫“大考”中,顺利过关。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遴选了37家在线课程资源平台和技术平台供高校选择使用,开放在线课程资源,保障高校和职业学校在线教学。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的信息化工作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倒逼信息化部门对未来做出思考。
(四)面临挑战
   1.信息系统建设。经过多年的数字校园建设,各高校或多或少都建设许多业务系统。然而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仍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很多系统虽然已经建设使用,但无论是功能还是数据都是基于各自业务范围的,难以从根本上实现业务的融合和数据的统一共享。
   2.信息安全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学校的各项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系统,虽然学校的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比不上企业对技术的依赖,但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将带来各种不良影响。近两年来,国家、教育部、公安部以及各学校都逐步加强了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应重视信息安全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排保障机制,投入适当的保障资源。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很多人意识到,数字校园主要完成的是校园管理的信息化。虽然近几年来慕课的发展气势如虹,但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支持仍然是比较粗浅的,难以称得上实现了教育改革。因此,无论是信息化建设部门,还是教育技术研究人员,都需进一步研究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这对信息化建设部门尤其是挑战。
   4.人才队伍建设。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无论是校园网络、 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还是用户服务、新系统建设开发工作都将越来越多。纵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一些用户服务、网络运维的工作进行服务外包,但是大家都比较认同学校信息化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人员稳定的队伍。然而,受限于高校的机制体制,信息技术岗位在高校的发展不受青睐,学校面临难以招到优秀人才和培养的优秀人才难以留住的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也将是各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
   5.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学校面临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信息化建设项目有时需要一次性投入,资金保障面临挑战。
二、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为指导,按“推进数字化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构建起高效便捷、师生满意度高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适应发展需要的智慧校园。”这一“数字攀大”战略,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基本方针,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推动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发展定位
   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定位是面向服务教职员工,提高学校管理运行效率,向学校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三)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推进
高校应做好信息化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按部门和年度对任务进行分解,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全面有序推进信息化工作。
   2.统筹建设,协作融合
   加强信息化统筹工作,校园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实行统一集中建设。激发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积极性,打造信息化管理部门、技术支撑部门、职能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建设共同体,形成相互支持、团结协作、融合创新的良好局面。
   3. 业务主导,开放共享
   坚持以满足业务部门信息化及师生需求为导向,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建设以部门要求为主,并由业务部门在学校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下主导建设,推动"一切流程信息化,一切业务数据化"。建设全新的信息化生态系统,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遵循开放共享的原则,与学校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深度集成,与其他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进行全面贯通,完成跨部门和跨系统的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
   4.技术引领,绿色可靠
   在建设过程中,突出学校的科技优势,鼓励创新,敢于尝试,在加强专家论证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有前景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以及绿色信息技术设备。坚持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第一要务,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提高系统和软件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5.用户为先,注重体验
   在各类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服务时,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人群的需求,符合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强化用户体验,提高系统和软件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激发师生参与热情,凝聚"信息化建设为了师生,依靠师生,建设成果由师生共享"的共识。
(四)发展目标
   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对外合作成效明显提升,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区域高端人才集聚中心、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中心和智库,入选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为总目标,以新一代校园网为核心,完善融合最新信息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学校核心业务的变革与进步;全面、深入、多层次推进综合信息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撑;完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全校区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交互学习无处不在、优质资源触手可及、信息数据实时共享、校务管理透明高效、网络文化丰富多彩、E校园生活便捷周到、国内外学术有效交流的“数字攀大”,教育信息化整体上达到国内同类高校水平。
三、建设任务
(一)校园全数据系统管理平台建设
   制定学校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数据服务平台,对学校各业务信息系统分散、重复、混乱的数据,进行梳理整合,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建立高质量的数据管理体系和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形成学校数据信息资产,支撑各相关业务高效运行,支持学校管理者方便、安全、快速、可靠地利用数据进决策。
(二)加强档案馆、图情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支持与保障能力,提升图情档案资源网络化服务功能,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方便快捷的利用体系。
持续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工作,逐年实施、逐年推进。
(三)一卡通二期建设
   校园一卡通二期建设将以一期应用作为基础进行扩展、细化更多方便教师、学生和管理的应用建设,形成大量的应用数据可以为智慧校园提供各种分析数据源。
(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
   把教学过程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智慧教学环境,提供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建成运行管理、教学督导、教学资源、通讯传输智慧教室教学体系。
(五)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等级保护
   遵守《网络安全法》要求,对新建业务信息系统按三同步要求上线前实现等保测评,对已建系统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进行测评,按测评等级要求进行安全保护、对网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的管理、对网络安全事件实行分等级的响应和处置。
(六)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系统
   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以“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是工作设计由“方便管理者”向“方便学生”的重要转变,是工作模式由“统一供给”向“个性化服务”重要转变,是不断完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细节育人的机制,搭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的学生工作平台,加强和改进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学校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职责,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共同推进。
   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自身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管理,归口实施;资源统筹,合理分担;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谋划学校大信息化建设,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资源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等体制性障碍。
(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
   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对校园文化的侵害。
(三)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推进学校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充分凝聚和使用好学校现有各类IT人员,共同建设一个强大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四)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固定和流动岗位相结合,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评聘办法,对引进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予以政策倾斜,稳定并充实核心技术力量;对一般技术维护人员,可以灵活聘用。经常性地组织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人员参加IT和管理领域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可保障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队伍。
(五)落实经费投入
   要求学校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资金需求。
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统筹安排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根据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特征,及时调整经费支出重点,合理分配在硬件、软件、资源、应用、运行维护、培训等各环节的经费使用比例。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规范项目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绩效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

网络与计算中心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电话:0812-3370429    ICP备案号: 蜀ICP备05017906号-1